售港终止!李嘉诚没想到,犯大忌者,虽老必诛
李嘉诚家族主导的售港交易以戛然而止的方式,为众人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。这一结果,出乎李嘉诚的预料,却在情理之中,生动诠释了 “犯大忌者,虽老必诛” 的道理。
同时,李嘉诚的长和系商业帝国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。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商界巨擘恐怕从未想过,自己会在迟暮之年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,不是来自市场竞争,而是来自一个时代的无情审判。
当下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什么?是华为、大疆、宁德时代等一批民族企业正在全球市场上与美国科技霸权正面交锋。这些企业不只是商业实体,更成为了民族自信的象征。
而反观李嘉诚的长和系,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另一条路——将港口资产定向出售给美国贝莱德。这一决定不是简单的商业失误,而是一个严重的政治误判。
李嘉诚犯了一个致命错误:他误读了时代的风向。在这个民族复兴意识空前高涨的时代,大家对“站队”问题异常敏感。
展开剩余68%当TikTok在全球市场与Facebook短兵相接时,当华为在5G领域与高通一决高下时,民众期待看到的不是商业巨头临阵退缩,而是勇往直前。
李嘉诚的港口出售计划,恰如在美国对华科技围堵的大背景下,向对方递上了一把尖刀。
更令人遗憾的是,面对舆论批评和监管警告,长和系表现出的不是反思与调整,而是一种近乎傲慢的固执。这种态度彻底激化了矛盾,将原本可能局限在商业层面的争议,升级为一场关于立场与忠诚的公开审判。
当市场监管总局宣布介入审查时,这场博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。
长和系当前的困境并非偶然。近年来,其在内地市场的战略收缩、对英国资产的大举投资、以及在关键时点的商业决策,都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“对内强硬、对外软弱”的公众形象。这种形象在今天这个强调民族自信的时代显得格外刺眼。
商业与政治从来就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领域,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。李嘉诚曾经深谙此道,这也是他能够建立庞大商业帝国的关键。
但今天,他似乎忘记了这一基本原则——在重大国家利益面前,纯粹的商业逻辑往往需要让位于更高的价值考量。
长和系市值蒸发781亿港元只是表象,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其商业信誉和未来发展空间的急剧收缩。当内地国企开始与长和系保持距离,当全球资本对其投下不信任票时,这个商业帝国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。
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回望过去,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商业巨头,无不是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的智者。
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,需要的是能够与国家同频共振的企业家,而不是固守过时思维的商业巨鳄。
李嘉诚的困境给所有企业家上了一课:新时代下,商业成功不再仅仅取决于资本运作和市场策略,更取决于能否与国家发展同向而行。那些仍然抱着“商业归商业,政治归政治”天真想法的人,终将被时代淘汰。
长和系能否走出困境,取决于它能否真正认识到: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,站队不仅是一种选择,更是一种必然。商业帝国可以重建,但一旦失去时代的认可,再庞大的帝国也将难逃倾覆的命运。
发布于:河南省